Saturday, January 17, 2009

School Newsletter, Dec 2008

神學教育 ── 倍增的事工
葉福成博士
本院專任講師

讚美神帶領我們夫婦二人可以有份於祂在香港所作的事工!過去二十年,神安排我在美國的事奉,大多的時候是在南加州;但現在卻引導我和妻子來到精采活躍地帶和我們心願之處──亞洲!香港,是通往亞洲的門戶,東方之珠,而且莊稼已經熟了。

我是第三代南洋的東莞人,我的妻子則是一個道地的香港人。我們在神學院開學前的一個月 (8月18日) 抵達香港,從美國運來了一千磅重的行李,卻要等到10月1日才能搬入所要租住的房子。對我們而言,參加這個「海歸」運動的確甚有意義。過去二十年我除了在亞洲和北美有牧會的經驗之外,期間也有機會在神學院任教了九年,出版了三本著作,並在互聯網上設有自己的「空間」。五年前我在互聯網設立的講道網頁,[1] 每年平均有二十萬人次上網溜覽,我也將自己過去十年的20個講道系列的信息放在網上,[2] 與主內同道分享。

我想,假若神給我再多十年或二十年全時間事奉的機會,我必需精打細算。牧養明顯有其價值,但那是屬於一種加增的事工 (ministry by addition),而神學教育則是屬於一種倍增的事工 (ministry by multiplication)。牧會是地方性的;神學教育是全球性的,因神學院的畢業生可分佈到世界各處活躍傳福音,而不是僅僅局限在教會的四面牆壁。史祈生牧師曾說,「一個傳道人,在年輕的時候應該出去佈道,操練信心的功課。中年時,定下來牧會。年紀大了,找間神學院教書,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下一代。這樣,神學生學到的才不僅是書本上的知識,不致於與事奉生活脫節。」。[3]

本質上,神學教育是超越且多於知識的教授;它包括了品德的塑造,教員必須活出真理和身教,去指導學生成長。此外,更令我興奮、鼓舞甚至引以為慰的就是能幫助神學生們挖掘與實現他們從神面前所領受的潛力。

在達拉斯神學院進修神學碩士時,我主修釋經學和教牧學;在三一福音神學院進修教牧學博士時,我的主修是講道學,我甚認同中華神學院創辦人畢路得教士 (Ruth M. Brittain) 向兩名傳教士宣稱他們到中國的任務時所做出的感人回應。據《我看見了神的作為》所記載,有一名傳教士說,「我去中國將以文學為媒介,推廣基督教;」另一位說, 「我要以科學為傳教的工具。」但畢路得院長卻說出了我的心聲:「我要教聖經,使中國青年人獻身為主,明白聖經真理,藉著他們推廣基督福音給全國人民,達到中國人傳福音給中國人的目的。」當時畢教士創辦中華神學院的心意乃是「要設立一個信仰純正,以神的話語──聖經──為主題科目的高級神學」。[4]

聖經中的培訓模式是要鼓勵信徒事奉 (encouraging them to serve)(提前4:15)、裝備他們服侍 (equipping them for ministry)(弗4:12)和委託他們教導 (entrusting them the task) (提後2:2)。神學生正如一些未經琢磨的鑽石,老師們的責任是要清除他們生命的雜質。前任惠普公司(Hewlett-Packard)總裁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曾經在一個大會上向一群領導人作出如此的分析,「領導與崗位、名稱、地位或權力都沒有任何關係。領導是一個選擇以帶來影響,去做別人不願意做的事。它是一件屬乎發掘他人潛力的職事」。[5]

神學院老師最大的報酬就是看到學生們能忠心地和精巧地去分解神的話語。我們的福分就是從神接受了這份寶貴和實際的託付,去激發引導下一代,成為一群帶有抱負,重視釋經和傳道的牧師和教師。

[1] preachchrist.com
[2] esermons.blogspot.com, epreaching.blogspot.com
[3] 滌然:《主僕史祈生》,香港:宣道出版社,1995。第48頁
[4] 何守瑛:《我看見了神的作為》,香港:中華神學院出版部,1961。第21頁
[5] http://www.sabinet.co.za/abstracts/mantod/mantod_v22_n1_a2.x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